本文提要: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卢柯博士在不久前应美国《科学》周刊总编辑唐纳德·肯尼迪的邀请,出任该杂志的评审编辑,并成为其评审编辑委员会成员。这是出任该岗位的我国科学家第一人,目前他还是国际杂志《材料快报》的三个编辑之一,德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科学》周刊总编辑唐纳德·肯尼迪前不久致函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卢柯博士,邀请他出任该杂志的评审编辑,并成为评审编辑委员会成员。在此之前,他还先后当选国际纳米材料委员会委员、国际亚稳及急冷材料委员会委员,在《纳米材料》等四种国际学术期刊任职,是国际杂志《材料快报》编辑之一。在2004年、2005年分别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
这一系列的荣誉及任职标志着卢柯博士已经走向了国际学术舞台。硕果累累的背后其实蕴涵着扎实的积累和对学问的孜孜以求,也有赖于科学基金持续、稳定的支持。
自1990年以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几年的持续资助下,卢柯博士在纳米金属材料领域及金属熔化过热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2000年、2003年、2004年先后三次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2001年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有关金属熔化过热方面的论文,《自然》给予专题评论。
1990年,卢柯在国际杂志《应用物理》及《冶金材料快报》上发表论文,提出了一种制备纳米晶体的新方法--非晶完全晶化法。1994年,国际学术刊物《材料科学与工程》邀请卢柯撰写有关专题综述,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该制备方法在国际上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卢柯由此获国家、科学院、辽宁省多项奖励。
2000年,卢柯研究组获得了新突破:发现了纳米金属铜经反复辗轧而没有产生加工硬化效应,延展率高达5100%。纳米材料的鼻祖葛莱特教授认为,这是本领域的一次突破,它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无空隙纳米材料是如何变形的。这一研究成果被评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卢柯研究组利用计算模拟技术研究了过热晶体的熔化机制,将晶体熔化的热振幅判据、刚性失稳机制和动力学均匀形核失稳机制紧密联系起来,提供了过热晶体熔化的完整图像,深化了人们对晶格耐热性的认识。该结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著名物理冶金学家、剑桥大学罗伯特·坎教授在《自然》上发表了题为从晶体内部熔化的评论,认为此项工作将长期以来无法确定的引起固体熔化控制因素的不同观点成功地统一起来,并从原子层次上解决了熔体发生机制的问题。
2003年1月,《科学》发表了卢柯等人的一项研究结果:将铁表层的晶粒细化到纳米尺度,其氮化温度明显降低。表面氮化是工业中大范围的应用的一种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大幅度降低氮化温度是长期以来要解决的技术瓶颈。该工作与全同金属纳米团簇研究同列200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2004年4月,《科学》发表了卢柯研究组关于超高强度和高电导率铜的研究结果。他们提出一个新的金属强化途径---即采用脉冲电解沉积技术,成功地制备出晶粒尺寸为亚微米、晶粒内具有高密度生长孪晶界的纯铜薄膜样品,其拉伸强度高达1068MPa,是普通纯铜的十倍以上,达到高强钢的水平,并具有一定的拉伸塑性,同时,其室温电导率为97%IACS(国际退火铜标准),与无氧高导纯铜相当,这在过去是很难实现的。
卢柯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获专利23项,发表学术论文298篇, 他人引用总计3000余次,其中第一作者论文他人引用1082次(只统计引用逾10次的论文),5篇论文他引过百次,单篇最高引用199次,h指数已经逾30(h指数是指他发表的所有论文中,有h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36次在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多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主席。
2006年11月1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陈宜瑜主任会见了由德意志研究联合会(DFG)副主席弗兰克·斯特克里希教授率领的德国记者访华团一行16人。陈主任首先向斯特克里希教授一行表示热烈欢迎,斯特克里希教授对基金委给予代表团的接待和安排表示感谢。随后陈主任向来宾介绍了我国的科研体系、基金委的基本情况及“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中德合作情况。最后,中方回答了德国记者提出的有关我国基础研究政策以及与在相关科学领域开展研究有关的若干问题。朱作言副主任参加会见并宴请了代表团一行。基金委国际合作局韩建国局长、生命科学部杜生明副主任、材料学部黎明副主任、信息科学部刘克处长等参加了会见。
DFG曾于2000年组织德国记者代表团访华,参加中德科学中心成立庆典和访问我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宣传我们国家科技发展和中德科学技术合作方面产生了良好效果和积极影响。DFG再次组织德国记者代表团访华,旨在了解近年来我国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和中德科学合作的有关情况。这将有利于促进德国对我国科学发展和中德合作的全方面了解,对宣传和促进中德合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class=viewimg>
湘潭大学黄云清教授获得2006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本网讯 近日,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传来喜讯,湘潭大学黄云清教授获得2006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数学)、资助经费140万元。今年我省仅有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湘潭大学是唯一一所连续两年获得该项基金的高校。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国家为促进青年科学和技术人才的成长, 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 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而特别设立的,在科技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黄云清教授主要是做微分方程数值解及其软件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有限元高精度理论与应用、多层网格法等领域有专长。出版专著一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被重要国际学术会议邀请作大会报告10余次,成果被他人引用180余篇次。是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骨干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等10余项。获得第六届冯康科学计算奖、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届湖南省青年科技奖、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被评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湖南省优秀教师并立二等功,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是第五届教育部科技委数理学部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分委员会委员(2006-2010)、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中国计算数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数学会理事长。《计算数学》、《高校计算数学学报》编委。(梅子摘自《湘大快讯》)
2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的全力支持下,化学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刘云圻研究员、张德清研究员、朱道本院士和他们的研究生,近期在利用有机氮氧自由基为半导体材料制备的场效应晶体管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有关研究成果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并发表在近期的J. Am. Chem. Soc. (2006, Vol. 128, No. 40, p.13058-13059)上。
有机自由基通常是顺磁性分子,有一个或多个未成对电子,每个未成对电子向分子提供S=1/2自旋,已被大范围的应用于有机导体,有机超导体,有机半导体和有机磁性材料方面。有机自由基具有优良的成膜性;对多种物质敏感,可作为传感器的活性材料;在固态下显示出良好的磁性,可用于制备多功能器件。因此,在有机薄膜器件方面应用前景广阔。该研究首先合成了2-芘氧-4,4,5,5-四甲基咪唑啉-1-氧自由基,研究了该有机半导体的磁性能表征(图1 )和薄膜性能,并以它为半导体材料,以SiO2(450 nm)为绝缘层制备了场效应晶体管(图2)。根据结果得出,采用该化合物制备的器件显示出良好的p-型场效应性能,场效应迁移率高达0.1cm2/Vs,开关比为5′104;同时该器件具有较低的阈值电压(约-0.6 V )和亚阈值斜率(540 mV decade-1),保证了器件可以在较低的操作电压下工作(图3)。这一研究进展,预示着2-芘氧-4,4,5,5-四甲基咪唑啉-1-氧自由基将有可能成为新一类的有机半导体材料。
近日,南京医科大学决定出资100万元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专门用于拥有非常良好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转化的培育,并在校内外公开招聘具有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经验的专门人才,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目前,对于基因组学的相关研究已取得初步成绩,后基因时代的新领域刚刚起步,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竞争者是大有可为的。据南京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陈国钧介绍,除了出资100万元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措施,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的收益分配中,该校规定职务成果转化获得的收益按20:10:70的分配比例由学校、院系、研发人员分别所有。
class=viewimg>
朱作言副主任会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助理主任玛格丽特·莱能女士
2006年11月10日下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NSFC)朱作言副主任会见了来访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助理主任兼地学部主任玛格丽特·莱能(Margaret S. Leinen)女士。朱作言副主任回顾了06年以来两组织间的高层互访情况,并介绍了基金委2007年的工作设想及预算等情况。莱能女士重点介绍了NSF目前正在开展和近期计划推出的地学领域的科研项目特别是对华合作项目情况,希望在地震、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地质古生物等方面加强合作。地球科学部姚玉鹏介绍了地质学科情况及近期对美合作情况。陪同会见的还有国际合作局白鸽副局长、美大处陈淮处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