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工业领域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行业。近日,山东省工信厅等四部门印发
方案要求,“十四五”期间,山东建材产业体系调整取得明显进展,行业节能低碳技术持续推广,水泥、玻璃、陶瓷等重点产品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水平降低3%以上,严格执行水泥熟料和水泥粉磨产能置换办法,加快淘汰低效落后产能,确保水泥产能只减不增。“十五五”期间,全省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关键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原燃料替代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确保2030年前建材行业实现碳达峰。
方案中提到,严禁新增水泥熟料、粉磨产能,严禁省外水泥熟料产能转入山东省。到2024年,除特种水泥熟料和化工配套水泥熟料生产线吨/日及以下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全部整合退出。
山东省已经于2022年12月31日前,淘汰了所有2500t/d以下水泥熟料生产线月底前全部拆除生产装置。2500t/d的熟料线吨/日水泥熟料生产线须确定产能置换方案。此次出台的方案又进一步严格规定了全部2500t/d熟料线的退出时间。
除了山东,宁夏、浙江、重庆、江西、吉林等多地也都明确要求要淘汰2500t/d及以下生产线。
水泥产能目前仍然呈现严重超过标准的局面,工信部曾指出,落后产能本质是严重浪费资源、严重对环境造成污染、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生产能力。落后产能的大量存在,不仅使得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低、竞争力差,而且物耗能耗高、污染排放大,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淘汰落后产能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内容,是落实去产能的重要手段,是治理雾霾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严格落实国家水泥行业产能置换政策。加强对高能耗高排放项目管理,新建“两高”项目,严格实施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替代制度。到2030年,水泥产能只减不增,为碳达峰奠定总量基础。
二、严格执行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规定要求,加大落实和检查力度,合理缩短水泥熟料装置运转时间,努力化解过剩产能,有很大成效避免水泥生产排放与取暖污染排放叠加,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促进水泥行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提升。
三、逐步减少碳酸盐用量,水泥行业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电石渣、磷石膏、氟石膏、锰渣、钢渣、赤泥等含钙固废资源替代石灰石比重,全面降低二氧化碳过程排放量,加快低碳水泥新品种的研发和应用。到2030年,全省水泥行业原料替代比例提升到5%左右。
四、支持垃圾衍生燃料、塑料、橡胶、生物质燃料等可燃废弃物替代燃煤,提高水泥等行业燃煤替代率。推动替代燃料高热值、低成本、标准化预处理。完善农林废弃物规模化回收、垃圾源头分类等上游产业链配套,形成供给充足稳定的衍生燃料制造新业态,提高水泥等行业燃煤替代率。到2030年,对全省50%以上的水泥生产线进行以节能减排、协同处置、燃料替代为目标的技术改造。
五、深入推动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建材行业低碳发展。针对建材细分行业特点,形成一批低碳解决方案。发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标杆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建材行业智能工厂建设。到2030年,重点建材生产企业应全部建设能源管控中心,利用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加强能耗的控制和监管,完善能源管理体系,提升能源精细化管理上的水准。开展企业节能诊断,挖掘节能减碳空间,提高能效水平。
六、优化建材行业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化,逐步的提升水泥等行业的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引导建材企业利用矿山、厂区、建筑物等资源,开发生产太阳能、风能、氢能等可再生绿色能源,积极使用绿色电能,减少化石能源消费。
七、水泥行业推广低阻旋风预热器、高效烧成、窑炉优化控制、高效篦冷机、高效率节约能源粉磨等节能技术装备。
八、加大水泥窑烟气碳捕集纯化等建材行业窑炉碳捕集技术、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和封存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降低生产运行成本,促进技术产业化。加强建材行业与二氧化碳消耗产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扩大延伸碳循环利用产业链。
九、在水泥等重点行业加快实施污染物深度治理,大力推进清洁生产,鼓励创建绿色工厂,推进绿色运输,打造绿色供应链,中长途运输优先采用铁路或水路,中短途运输鼓励采用管廊、新能源车辆或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车辆,厂内物流运输加快建设皮带、轨道、辊道运输系统,减少厂内物料二次倒运和汽车运输量。推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淘汰国四及以下厂内车辆和国二及以下的非道路移动机械。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