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国务院精准发力 “硬措施”淘汰煤电落后产能
来源:bob最新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2024-07-14 14:52:53
产品介绍

  【导读】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坚决淘汰煤电落后产能,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寻找治理雾霾的出路。《央广财经评论》“国策汇议”专栏关注:重拳出击能否驱散雾霾?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笼罩在北京上空多天的雾霾已经散去,久违了的朗朗晴空里,大家大口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倍感畅快。但是很多人还心有余悸,不知道下一轮雾霾又会在何时来一场“持久战”。与雾霾的争斗,注定是复杂、艰难的,这样的一个问题自然也受到了国务院层面的高度重视。

  12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方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约能源改造,大幅度降低发电煤耗和污染排放。总理向有关部门明确了一项“硬任务”:在2020年前,对燃煤机组全方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约能源改造,对落后产能和不符合相关强制性规定要求的,要坚决淘汰关停。东、中部地区要提前到2017年和2018年达标。

  说,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约能源改造很有必要,一定要设置一个“底限”指标。有分析认为,煤电行业是对大气环境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也是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的因素。治霾向煤电动刀,但愿重拳之下,雾霾能被驱散。

  对此话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做出解读评论。

  经济之声:过去几年中,国家在治理雾霾的问题上一直不遗余力,比如2014年淘汰老旧机动车,入冬以来对供暖企业用煤品质提出严格要求。投入巨大财政资金进行全方位雾霾治理,为什么雾霾反而变严重了?根本原因是什么?

  李佐军: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表层原因也有深层原因。表层原因主要在于我们过去采取的很多措施可能还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深层次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模式还没有正真获得根本转变。过去主要的模式是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模式,要转变这样的发展模式还需要一个过程。与此同时,相关的治理雾霾或者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的制订、完善也需要一个过程。另外,与中国目前发展所处的阶段也有关。我们正处于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需要消耗的资源能源比较多,而我们的资源禀赋结构是一个多煤的结构,对节能减排治霾也不利。最后,在国际分工协作体系里,因为中国是世界制造业的工厂,国际的转移排放也对中国造成压力。总之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完全解决治霾问题还需要持续努力。

  经济之声:昨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方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约能源改造,大幅度降低发电煤耗和污染排放。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来看,对雾霾的治理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李佐军: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这个决定很具有针对性。当前雾霾形势比较严峻,雾霾最主要的来源是燃煤,而燃煤最主要用在燃煤电厂,所以对这样的主体精准发力,采取硬措施,明确标准、时间,比如东中部要在2018年以前达到标准。如果真正把这些措施落实到位,我想,下一步整个节能减排尤其是治理雾霾会产生很大推动。据初步测算,如果这些措施到位,每年能节约燃煤约1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亿吨,电力行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能够更好的降低60%左右,所以它的作用和效果很明显,而且可以让我们期待。

  经济之声:加速煤电行业节能减排,既是从治理雾霾的长远考虑出发,同时也是符合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由政府主导的举措,也是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寻找治理雾霾的出路。您如何评价它的重要意义?

  李佐军:供给侧是最近提出的一个新词,它的含义很丰富。从治霾这个方面来看,要想达到治霾的效果也确实需要从供给侧发力,尤其是推进供给侧的一些改革。具体来说,就是要发挥各个主体的主导作用,更具体来说就是要素投入结构,尤其是能源结构优化,此外还要减少相关的污染排放。解决供给侧的问题最实质性的是要提高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尤其是要提高全要素的生产率,因为提高生产力后达到同样的经济产出结果,可以更少地使用资源能源,这本身就有利于节能减排或治理雾霾。

  经济之声:近些年发电量是降低的,“三高”的产能和销量包括价格都在下降中,为什么雾霾在上升呢?

  李佐军: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造成雾霾的来源、结构不完全一样。但是针对华北地区,尤其是北京地区来说,根据多年的观察和分析,机动车的排放、燃煤的排放、工业的排放、道路的扬尘,还有一部分生活的排放,都是污染排放的大多数来自,要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李佐军:需要采取综合的、一系列的措施,尤其是一些根本性举措。第一,要开展总量控制,尤其是能源消耗的总量控制。总量控制是已经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了的一个大方向,下一步就是要一步一步往下落实,同时要建立相关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来落实。第二,要依法治理雾霾,我们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法规,通过法律手段来治理雾霾。第三,要通过政策的引领,也就是需要通过财税等方面的政策激励大家去减排,同时也要约束很多主体的行为。第四,要完善体制机制,尤其要把每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减少内耗,形成合力。此外,还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治霾行动,因为污染排放不是单方面造成的,仅靠政府的力量还不够,需要企业、社会每个方面共同行动,形成治霾的合力,然后才可以做到我们期望的效果。(记者 张慧娟)

Copyright © 2018-2019 bob最新官网下载